免费发布
查看: 543|回复: 0

鄂州公布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09: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营造诚信、公平消费环境,持续打造“贴心12315服务”品牌,3月13日,鄂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一、电信诈骗套路多,万元“神药”别轻信

2024年8月22日,庙岭镇的刘婆婆到鄂州某银行声称要办理1万元汇款业务用于购买治疗大脑萎缩的“神药”,银行工作人员怀疑收款方涉嫌电信诈骗,遂联合公安部门,成功守住刘婆婆的“钱袋子”。

二、代位求偿有保障,车险理赔更安心

2024年1月9日,方先生驾车在吴楚大道上正常行驶,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因违章与方先生的车辆发生碰撞,造成二轮摩托车车主受伤。交警判定摩托车车主负主要责任,方先生负次要责任。由于方先生的车已投保了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内的全面车险,于是方先生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

鉴于二轮摩托车车主经济能力有限,且车辆无摩托车保险,无法全额赔偿方先生的损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先行赔付方先生的车辆损失,并取得了向摩托车车主追偿的权利。

三、校外培训何其多,风险防范最关键

2024年1月,消费者虞女士为孩子在某少儿运动空间购买了价值12299元的跑酷课年卡。但在4月份,孩子在跑酷练习时不慎腿部受伤,虞女士认为孩子因该项培训受伤留下后遗症,且该商家对于孩子的伤情关心不够,已不适合再继续该项课程。经协商,商家拒绝退回剩余课程的费用,于是投诉至消委要求退费。经消委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301元。

四、健康讲座推药品,跟风“囤药”不可取

家住城区的汪爹爹老伴因病瘫痪卧床一年有余,2024年7月,通过某电视台健康讲座栏目得知,某药品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疗效,救妻心切的汪爹爹按照栏目联系方式联系到经销商,并在经销商的劝说下先后购买110盒(商家赠送35盒,共计145盒)药品给老伴服用。9月老伴不幸去世,还剩余130盒未服用,价值3万余元。汪爹爹找经销商要求退货被拒,又通过其他渠道投诉未果,于是向鄂州市消委投诉。经消委工作人员多轮多方调解,成功帮助汪爹爹挽回经济损失22269元。

五、展销会上骗局多,不实宣传勿轻信

2024年12月,消费者李先生投诉称,其在葛店某展览会购买的学习机、电子手表存在功能与宣传严重不符的问题。经核实,李先生以2800元购入商品后,发现实际性能与展会宣传差异显著,但商家以仅周末营业为由拒不理赔。经调解人员联合展会主办方进行多轮协商,成功为消费者挽回全部经济损失。

六、巧立名目升学历,假借培训套路贷

2024年1月起,华容区消委收到多起鄂州某培训机构的投诉。据反映,该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了自考相关课程合同,为部分资金压力较大的学员提供“培训贷”的服务。但在缴费后,公司未认真履行合同规定,要求退课退款被拒,且该机构闭店跑路。面对高昂的诉讼成本和漫长的诉讼周期,学员们选择向华容区消委求助。历经多方努力,华容区消委与该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通过耐心组织调解,最终帮助38名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19.34万元。

七、学习机闪屏黑屏,依法调解化纠纷

2024年4月,消费者罗女士在某购物广场购买了一台某品牌学习机,后续在使用设备时发现存在闪屏黑屏的情况,与商家沟通送到售后,对方工作人员称设备没有任何问题,罗女士不认可这个结果,于是向市消委进行投诉要求换货处理。

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向罗女士和商家分别了解情况,并仔细查看了客户提供的照片及视频材料,确认存在客户提出的闪屏黑屏情况。通过对商家耐心沟通和积极引导,商家同意为罗女士办理换货。

八、食品标签小切口,助力企业大发展

2024年12月,鄂州市12315热线接到多起某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投诉举报,反映的内容均为购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标签存在瑕疵,要求赔偿。临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邀请相关食品领域专家,开展食品标签 “靶向诊疗” 行动,对企业即将投入生产的食品标签内容进行细致审核。针对 “配料名称不准确”“配料表排序不规范”“营养成分标注不全” 等常见问题,进行逐一排查,精准识别错误标签标识,并现场进行纠正。

九、滑冰摔伤致骨折,商家责任难推脱

2024年11月,鄂州市消委接到彭女士投诉,称小孩在某冰雪游乐场滑冰的时候摔跤受伤,检查发现骨裂骨折,医疗费1800元。与商家协商多次,要求商家支付1000元赔偿,商家表示这种运动项目有风险,受伤无可避免,不愿意承担赔偿。

调解人员与消费者沟通后,找商家协商,商家称滑冰场地有保险,需要消费者自己提供相关资料找保险公司理赔。调解人员对商家进行指正劝导,商家最终同意弥补消费者1000元。

十、高价石斛耍把式,专家推荐当诱饵

2024年3月,华容区消委接到消费者王某投诉称,在高速服务区某特产品店内,一养生茶叶店内有“专家”正在购买铁皮石斛并热情向路人推荐,销售人员也宣称石斛对降“降脂”“壮阳”有很好效果,“专家”付款后,王某也花费6000元购买了150克石斛。事后,王某了解到石斛并不具备销售人员所说的效果,同时价格过高,感觉被骗,请求协调退款。

调解人员核实发现该店持有营业执照,所售产品均明码标价,但经营者借“专家”当“托儿”,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误导。经调解,由经营者主动联系梁某,将6000元立即退还,王某将购买产品邮寄退回。

鄂州精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908683031
    举报邮箱:675908390@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